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64章 百年变化

自禹秀薇当任国师之后一系列动作可谓震惊朝野,虽说大庆的天灾人祸没能彻底免除,不过却能明显感觉到民心的变化,一旦出现灾害降临,老百姓自然是无能为力,朝廷这边不再会像之前一样为了政绩考评瞒而不报,或者有官员中饱私囊导致饿殍遍野,百姓流离失所的惨剧发生。

一旦查出,便是株连三族的惨案,而且根本不要想着抱有侥幸心理,或者说事后打点含糊过去,不可能的事情。

前十年时间,禹秀薇手中天字阁的死士杀了多少贪官污吏?又有多少官员的无辜家人受到牵连,男的人头落地,女的被送入教坊司,在她一系列铁血手腕之下,朝堂之上的官员更迭速度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,众多在老百姓看来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,皆是人心惶惶,胆战心惊。

如果说禹秀薇前二十年的功绩在于打造能与大楚分庭抗衡的沙场,还有让大庆辖境之内所有不服管教的山上仙家门派低头,那么她的后几十年都在致力于天下太平四字。

事实证明,这位以女子身坐上国师位置的贫寒士子,的的确确为天下百姓打造了一个太平之年,不用担心饿死冷死,也不用担心自己某天走在路上就会被突如其来的马蹄踩踏,或是匪徒流寇一刀宰了头颅。

在禹秀薇死后,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就曾在大庆这本厚厚的书籍上对她评价道:巾帼无双,庆延三百之寿。

她这一生具体的功绩早在监天司衙库之内被束之高阁,往后将随着一代代官吏的更替,老百姓的生死交接而逐渐被人遗忘。

只是所留下的,影响往后几个百年世道的政策与改变,始终会让人记得,曾在大庆的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位女子国师。

荣昌,从最开始的小村落,百余户人家,到后来人口增多成了小镇,再过数十年,荣昌镇已经有了城池的规模,只是朝廷那边的旨意一直没下达,也就没能再从镇上升到城。

不过现在小镇的格局,与以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景象。

虽然也会有人家贫寒疾苦,世世代代靠着大山谋生,在黄土地里挥洒汗水,从而换取那点微薄收成。

但总体而言,市井烟火越来越多。

就比如小镇以前的主街高楼鳞次栉比,一座座酒楼客栈拔地而起,也有两座青楼屹立中央位置,红袖招展,莺歌燕舞,好似两位丰腴美人每日每夜都在攀比谁都胸脯挺翘,谁的臀瓣滚圆。

又有两条宽阔巷弄中,一条在道路两边种植青松,屹立挺拔,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