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09章 三十里营房

“刘浪,这次这活恐怕得由你来带队上山啊!”王微面带微笑地说道。

听到这话,刘浪不禁有些诧异:“微姐,到底是什么活儿呀?”

王微轻轻一笑,回答道:“是赛图拉镇的路灯安装工程,咱们公司承接下来啦!不过呢,因为山上的技术工作人员实在是太少了,所以必须要从和田市调配一批技术人员上去才行。当然啦,这次的单价还是挺不错的,技术工人每个工作日可以拿到一千五百块钱呢,而且工期大概也就半个月左右吧!”

刘浪闻言,眉头微微一皱,追问道:“赛图拉镇?是不是皮山县那边的那个?”

王微点了点头,补充解释道:“没错,就是以前那些旅游博主经常提到的三十里营房!”

三十里营房,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,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赛图拉镇,距离皮山县城 434 公里。作为 219 国道(新藏公路)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它声名远扬,背后有着诸多令人瞩目的缘由。

在其东边百余里处,康西瓦与其并驾齐驱,同样享负盛名。这里不仅是新疆连接西藏的主要交通枢纽,更是通向边陲重地的关键隘口,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。

时光倒流至 1950 年,当时军队继续坚守着赛图拉哨所。该哨所位于喀拉喀什河西岸拐弯处,规模较大,早在 1928 年,便已有 100 人驻扎于此。然而,随着局势变化,哨所向东迁移了整整 30 里,抵达河畔一处默默无闻之地。由于旧址广为人知,而新址急需一个称谓以便后勤人员识别,于是“三十里”这个简单明了的描述应运而生,成为了新驻地的代名词,并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地名。

在这片广袤无垠的边疆之地,后勤保障异常艰巨,但相关工作人员凭借顽强毅力和智慧,克服重重困难,确保物资供应畅通无阻。每当提及“东去三十里”,他们便能准确知晓新驻地的确切位置。

如今,三十里营房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地名,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。它见证了无数英勇战士的奉献与坚守,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符号。站在这片土地上,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金戈铁马、烽火连天的激烈场景,让人不禁对那些扞卫祖国疆土的英雄们肃然起敬。

在 2010 这一年,一个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的村落——色日克克尔村,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。它从原本所属的皮山县康克尔柯尔克孜族乡中分离出来,并正式成立了赛图拉镇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