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86章 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

石慧心思转的很快,知道万书记这是在保护刘广林,要自己交个投名状出来。

虽然这样说有些丑化万书记的形象,但万书记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啊~!

而且,万书记说的很明白了,现在你小石必须作出一个表态,因为“不能没有思想”;

如果你在这个政治问题上不表态,或者说你的政治表态不符合现在刘广林所说的观念,对不起,你的执政一方将会一直“准备”下去。

石慧其实很赞同刘广林的观念,只是他以前没有像刘广林这样深入思考过而已。

在听到刘广林的观念之后,越发的觉得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。

既然是正确的,那就不怕说嘛!

于是,石慧说道:“万书记,我一直很想和您汇报下我的思想了,今天可真是机会难得。还请您加以批评指正!

社会上现在很流行一元卖厂的改革方法,美其名曰‘一刀切’,把问题扔给了外商,或者民企。

先不说这种做法的对与错。

我要说的是,他们这么做,真的把问题扔出去了吗?

我认为没有!他们只是把问题社会化了,复杂化了;把自己的责任淡化了,把自己的义务抹去了。

他们这是在钻我们改革开放制度不完善的空子。

我赞成小刘说的,聪明人都喜欢钻空子的说法。

什么张卖光、李卖光的,都是道德缺失、党性不纯洁的怪胎!”

万书记对石慧还是有所了解的,知道他还是有些任侠之气的。

但是万书记万万没想到,他石慧甚至比刘广林还要激进些。

现在总体的社会风气,包括领导干部的改革思维,都还比较僵化。

虽然总体形势在92年之后有了一个大的转变,但传统思维还在和改革思潮较着劲。

这一点,在杜庆东身上就能有很直观的体现。他是

既想发展经济,又过分追求稳妥,生怕不小心打翻了瓶瓶罐罐。

这种情况下,偶尔出一个张卖光、李卖光的,是能够撬动那些已经思想僵化的领导思维的。

正所谓“取法于上,仅得为中;取法于中,故为其下。”

矫枉必须过正嘛!

所以,万书记意有所指地说道:“我们都清楚,只抓物质文明建设是不妥当的。但是,现在大谈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还不成熟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